0
今天我们来聊聊阿姆斯特朗大炮,以下6个关于阿姆斯特朗大炮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游戏攻略。
本文目录
阿姆斯特朗喷气回旋式阿姆斯特朗炮
阿姆斯特朗喷气回旋式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种高科技武器,其设计灵感来自于经典的科幻小说。它的发射原理是利用气体的喷射来加速弹丸,同时通过回旋式的设计来增加弹丸的旋转速度和稳定性。
阿姆斯特朗喷气回旋式阿姆斯特朗炮的外形十分独特,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长条形的管道,内部装有高压气体和弹丸。当气体被释放时,它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将弹丸推出管道。同时,管道内部的回旋机构会将弹丸旋转起来,使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精度。
这种武器的优点是射程和精度都非常出色,能够轻松命中远距离目标。同时,它还具有高速度和强大的穿透力,能够轻易地穿透坚硬的物体。这些特点使得阿姆斯特朗喷气回旋式阿姆斯特朗炮成为了军事和警察部门的首选武器之一。
然而,这种武器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其设计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因此价格昂贵。同时,它还需要大量的气体来运作,对于气体储存和输送的要求也比较高。
总的来说,阿姆斯特朗喷气回旋式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种高科技武器,其独特的设计和优良的性能使得它成为了军事和警察部门的重要武器之一。
新阿姆斯特朗炮原型
新阿姆斯特朗炮原型是一种最新的高科技武器,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的阿姆斯特朗炮。这种新型武器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新型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达到更高的射速和更高的精度。
新阿姆斯特朗炮原型的外观看起来和传统的阿姆斯特朗炮非常相似,但是它的内部结构和组成材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武器采用了最新的仿生学设计,使得它的射速和精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新型武器的核心是一种新型的能量转化器,这种转化器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弹道能量,从而实现更高的射速和精度。同时,新型武器还采用了最新的智能控制系统,使得它可以实现自动瞄准和射击。
新阿姆斯特朗炮原型的优点不仅仅在于它的射速和精度,还在于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采用了最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它的零部件寿命得到了大幅度延长,从而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新阿姆斯特朗炮原型是一种具有最新科技的高精度武器,它的出现将会对未来的战争产生巨大的影响。
阿姆斯特朗炮介绍
1、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种大型线膛炮,在1855年由英国首先发明出来。设计者是威廉姆·阿姆斯特朗爵士(Sir William Armstrong)。 2、制造方为埃尔斯维克军械公司(Elswick Ordnance Company)和皇家军备局(Royal Arsenal)的伍尔韦奇工厂(Woolwich)。阿姆斯特朗炮是英国陆海军使用的早期后装炮。在后来的英国海军的铁甲舰上也有搭载。 3、阿姆斯特朗乃是一个世界军事史上有着盛名的武器家族。广义上的“阿姆斯特朗炮”是泛指由19世纪英国著名火炮专家Sir William Armstrong所建立的阿姆斯特朗公司所开发的一系列大中口径火炮。该炮在日本家喻户晓,与日本近代史有巨大渊源,同时与我国也有巨大渊源。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利用阿姆斯特朗炮迅速攻破了大沽炮台。
阿姆斯特朗大炮系列
阿姆斯特朗大炮
1854年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英国军队装备的传统熟铁铸造前装滑膛炮已经在近现代战争中显得力不从心,亟需对现有火炮设计进行改进。1854年年底阿姆斯特朗公司开始进行新型野战炮的研发工作,采用后装线膛炮设计,并创新性的采用了缠绕法工艺,即区别于之前的整体生铁铸造式火炮,而使用熟铁的外套包裹钢制的内筒,极大的增加了炮身的强度和韧性,可在承受相同膛压的条件下减小炮身的重量。
1855年中期,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第一门火炮终于成功问世,这门火炮口径为1.75英寸(45毫米),弹头重5磅(最初设计是3磅)。它的尾闩非常独特,采用一个立式闭气结构,并用被称为 “ 阿姆斯特朗螺丝 ” 的螺栓顶紧。这门火炮能够被2到3名士兵轻易抬起,并且在1500码(1371米)的距离上获得极高的命中率 。
1857年,阿姆斯特朗公司又在5磅炮的基础上研制了18磅野战炮,次年1月该炮在靶场测试,结果显示其大大优于陆军装备的32磅、18磅或12磅前装滑膛炮。8月战争部成立一个委员会,对7种新发明的火炮进行评估,结果阿姆斯特朗炮以绝对优势胜出。
1858年年底,阿姆斯特朗炮击败另一个强劲的对手 约瑟夫-惠特沃斯 发明的六角膛火炮,最终被英国军队所接受。阿姆斯特朗随即把火炮专利无偿献给英国政府,英国战争部决定同时在埃尔斯威克和伦敦伍尔威治的皇家兵工厂生产阿姆斯特朗炮,将其作为英军制式火炮,并立法禁止输出该火炮。阿姆斯特朗本人也被任命为新式火炮总工程师,任期7年,不久后被任命为伍尔威治兵工厂总监,1859年他被英国王室册封为骑士。
一开始的时候,战争部仅将阿姆斯特朗的火炮设计用于小型火炮上来完成“特殊野战用途”。最先完成的三种火炮是:6磅的山炮和小型野战炮(2.5英寸 / 64毫米)、为马拉炮兵制造的一种9磅炮野战炮(3英寸 / 76毫米)和12磅野战炮(3英寸 / 76毫米)。这些早期型号,我找到 12磅野战炮(3英寸 / 76毫米)的资料,真实口径76.2毫米,炮口初速 378 米/秒,有效射程3100米,炮弹与发射药是分开的,炮弹有延迟引信的爆破弹、榴霰弹,也有实心弹。
阿姆斯特朗最开始并未考虑要设计更强劲的火炮,但是他的设计在测试中表现很好,所以战争部要求他拿出更强力的设计。于是阿姆斯特朗拿出来几个新设计。主要的设计有三种:第一种设计是20磅(3.75英寸 / 95毫米)野战炮 / 舰炮,第二种则是40磅(4.75英寸 / 121毫米)的攻城炮 / 舰炮,第三种是110磅(7英寸 / 180毫米)重炮 / 舰炮。
一种一种来介绍,阿姆斯特朗20磅(3.75英寸 / 95毫米)野战炮 / 舰炮,1859年型,真实口径95.2毫米,真实弹头重量是21磅(9.894千克),有效射程3100米 野战炮型,全炮重量为810千克,炮管长2.134米,炮口初速340 米/秒。
阿姆斯特朗 40磅(4.75英寸 / 121毫米)攻城炮 / 舰炮,1859年型,真实口径120.6毫米,弹头重量40磅(18.2千克)。全炮重量1626 / 1780千克,炮管长2.7米,炮口初速360 米/秒,有效射程查不到。该炮应该是将炮身安装在攻城炮架(加农炮架)和舰炮炮架,来区别为攻城炮 / 舰炮 攻城炮型。
阿姆斯特朗110磅(7英寸 / 180毫米)重炮 / 舰炮,1859年型,真实口径177.8毫米,可发射弹头重量90 - 109磅(40 - 50千克)的炮弹。全炮重量查不到,炮管长2.527米,炮口初速340 米/秒,有效射程3200米。也是把炮身安装在陆基炮架或舰炮炮架,来区分 重炮 / 舰炮 重炮型,一般做为岸防炮。
以上介绍的便是阿姆斯特朗在1850 - 1860年,出品的早期型,阿姆斯特朗 立式闭气结构炮闩 螺丝螺顶紧 后装线膛炮。这些早期型号在与中国清朝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战成名,又在与日本萨摩藩的萨英战争中成为在英军中的绝响。但英国政府解除阿姆斯特朗火炮外售的禁令后,这些早期型被售往南北战争中的美国(战后做为剩余物资便宜卖给日本)、戊辰战争中的日本,拉开了阿姆斯特朗炮大量装备维新军的时代。
这里要提一下,幕末与戊辰战争的日本阿姆斯特朗炮是指这些早期型,甲午战争中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跟这个炮是两码事。甲午战争中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是新产品。
转动炮尾栓以卸去发射后造成的膛压并开膛。但是经常有因为压力过大导致尾栓塞死拧不动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使用锤子来击打尾栓以开膛。打开炮膛后,炮手抓住锁栓两侧的铁环把手,把锁栓提出来放到平置板上,然后清洁手使用清洁棒插入炮膛内清除火药残渣等杂物。随后使用推弹杆把炮弹,紧塞器和装药,从尾栓上的空洞处依次推入炮膛。
紧塞器的作用是防止膛压泄露。一般使用一种锡碗似的东西。完成这些工作后,将火门雷管装置在垂直型锁栓上,然后将锁栓插回炮身。旋转尾栓以闭锁炮膛,尾栓旋转后会紧紧顶住垂直锁栓以完成闭锁。然后锁栓两边把手之间有一小孔是为点火口,火门会从点火口处露出,然后炮手点燃火门,火焰从点火口开始顺着L型的通道到达炮膛内,点燃装药并击发炮弹。
阿姆斯特朗在1866年向战争部递交了他的 100磅前装线膛炮 设计,在设计中对炮弹进行了修改,在炮弹外壳上车以凸起纹路以配合膛线。然而在火炮测试中发现,该炮即便是在50码内都无法穿透4英寸的装甲板,从而证明了这种设计之失败。
为了弥补不足之处,阿姆斯特朗随后开始了新的设计。1876年阿姆斯特朗向英国海军部提交了重100吨,口径450mm的重炮设计,这就是百吨阿姆斯特朗重炮。但是海军部对此设计不感兴趣,再次失手的阿姆斯特朗结束了跟埃尔斯维克公司的合作,回乡自办工厂和武器公司,阿姆斯特朗军械公司从此诞生。他的公司成立后,各国军方慕名而来。
这个百吨阿姆斯特朗炮的设计引起了意大利军方的很大兴趣,于是在1880年,意大利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了8门百吨前装阿姆斯特朗炮,装备在两条新铁甲舰杜里洛号(Duilio)和单达洛号(Dandalo),这种巨炮在当时创下了世界记录 百吨阿姆斯特朗前装线膛炮,1876年型,口径450mm(17.72英寸),全炮重量103吨,可发射重910千克的弹头。
炮管长度9.22米,炮口初速472 米/秒,有效射程6000米。最大仰角10度30分,左右横摆150度,刚性架退炮架制退距离1.75米。根据炮身安装在陆基炮架或舰炮炮架,来区分 重炮 / 舰炮 重炮型,一般做为岸防炮。
百吨阿姆斯特朗重炮是前装炮时代的巅峰,在完成这两项订货后,阿姆斯特朗一直为英军承造前装线膛炮为生。在此之后因为铁工技术的进步,工程师们均开始采用后装系统来代替前装系统,前装炮的时代走向没落。而阿姆斯特朗爵士在之后的后装炮上取得成功,这让他的公司得到了很大发展。
1862年后阿姆斯特朗炮不许外售的禁令取消,并且1867年阿姆斯特朗和查尔斯-米切尔达成一个协议:站舰由米切尔的船厂提供,舰炮由阿姆斯特朗的工厂提供。就这样,为国人熟悉的各式阿姆斯特朗前装 / 后装 大炮 / 舰炮,开始走进中国,当然这是后话。
阿姆斯特朗的两节式山炮
北京军博的“Screw Gun”——阿姆斯特朗的两节式山炮
重新布展后的北京军博,有些此前较少展出的展品得以长期与公众见面。其中尤为有趣的是一件造型独特的19世纪前装线膛炮身,介绍牌标注为“英国威斯窝斯前装铁炮”。这门炮到底是什么型号,又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门炮显然不是所谓“威斯窝斯前装铁炮”。威斯窝斯原本是英国曼彻斯特久负盛名的机械制造商,克里米亚战争后开始涉足军火制造,其生产的绝大多数枪炮都以六边形枪膛/炮膛为主要特征,配用六边形截面的弹药。而这件炮身膛线保存完好,非常明显是八条凹槽,从炮口看略似八边形。仅此一点就可排除该炮为威斯窝斯炮的可能性。
虽然该炮炮身有所锈蚀,但用相机镜头拉近,仍然可以注意到炮身上的一些铭文;较为明显的是炮耳箍上部左侧的英文铭文“SLACKEN”(“松”)。根据这一铭文,结合炮身的造型立刻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门非常独特的英制两节式前装线膛山炮。
所谓两节式山炮,顾名思义,就是炮身中部(具体到这门炮,就是炮耳箍部位)由螺纹旋接,在行军状态下可以拧开成为两节,便于骡马(当时英国殖民军队还使用骆驼)驮载。炮耳箍左侧的“SLACKEN”(“松”,另一侧应当还有“TIGHTEN”(“紧”),但因靠墙陈列无法观察)即表示向左旋转可将炮身松开卸为两节,向右旋转则可将炮身旋紧。
两节式山炮在两节炮身旋接的部位还装有气密环,其结构很类似早期使用药包的横楔式炮闩火炮炮闩上所用的气密环(即晚清文献里所谓“钢圈”)。
2.5英寸前装线膛两节式山炮最早由阿姆斯特朗的埃尔斯威克火炮公司(Elswick Ordnance Company, EOC)开发于1870年代末,用于替代当时英军的7磅前装线膛山炮。其思路非常简单,以可拆卸炮身设计来延长山炮的身管长度,以此增大山炮的射程和威力。
此后该炮转由英国国营的乌理治皇家炮兵工厂(Royal Gun Factory, RGF)生产,称为Mark II型。Mark II与Mark I外形一致,但气密环的设计有变,两者的气密环不能通用。该炮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对外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大量装备英国在印度和非洲的殖民军队,还在英国诗人鲁德亚德•基普林的殖民主义诗歌“螺丝炮”(The Screw Gun)中作为主角出场。
此后代替它的两款英国山炮,后膛的10磅山炮和管退式的2.75英寸山炮也都采用了两节式设计,直到在一战中被3.7英寸山地榴弹炮取代。
然而仔细比较军博展出的前装线膛两节式山炮与英军制式的2.5英寸前装两节式山炮,两者在细节上仍然有不少区别。最明显的便是军博藏炮的炮耳箍前端有一个小“阶梯”,而英军的2.5英寸两节式山炮,无论是Mark I还是Mark II型,其炮耳箍前端均圆滑没有“阶梯”;甚至连军博藏炮的铭文位置也与英军制式火炮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所藏的埃尔斯威克火炮公司图纸,恰好能找到两种该公司生产的“2.5英寸7磅两节式山炮”的图纸;两种火炮的炮耳箍前端均是与军博藏炮相同的“阶梯”状,其中一种的炮身各部分细节更是与军博藏炮完全相同。
自1862年阿姆斯特朗与英国政府的合作关系中止后,埃尔斯威克火炮公司就成为了完全的商业化军火公司;英国军队虽然也向其订购大量军火(比如Mark I型的2.5英寸两节式山炮就由阿厂生产),但其主要业务仍然是军火出口。而为国际市场生产的兵器不需要遵守英军制式的规格,在细节上有种种变化十分正常。军博收藏的两节式山炮,显然就是出口版的阿姆斯特朗2.5英寸两节式山炮。
由于该炮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出口火炮,其来到中国的途径很可能是通过晚清政府的购买;但何人在何时购买了这种阿姆斯特朗两节式山炮尚不清楚。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极有可能制造过仿阿姆斯特朗式的两节式山炮,但军博的这件炮身铭文为英文,显然是原装的阿厂产品。
在国家图书馆网站的老照片数据库中一张标称“关外军队的重炮”的老照片,所拍摄的正是一门2.5英寸前装线膛两节式山炮。而网站标称的拍摄时间约为1940年,且从照片中军人服装来看可能确实摄于抗战期间。
曾经为“大英帝国”的扩张侵略满世界征战的两节式山炮,它的同款却极有可能被晚清民国的中国军队使用了50多年。军博展出的这门非常罕见的出口型阿姆斯特朗2.5英寸两节式山炮,可谓是极为复杂的19世纪世界史和工业史的又一个小小注脚。
银魂中阿姆斯特朗大炮的正确全称是什么?
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
出自动漫《银魂》。“参加过多场星际战争,取得过多次胜利,威力强大。但由于外形过于猥琐,所以坏评不断,不得已只能退出。” “天人曾用它轰掉天守阁,强行打开江户大门的决定性兵器。”“在巴尔干战役中被称作“活动天雷”,是引起悲剧『烈火七日』的罪魁祸首,地狱之兵器。”“与在采桑星和客香星的大战中,采桑星用来取胜的方程炮相反,是一直被扔在仓库中的可悲的兵器。”“被称作一副傻样,一看就是不中用的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阿姆斯特朗大炮」阿姆斯特朗大炮发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游戏攻略,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